請在搜尋框內輸入關鍵字,若有問題需要專人協助請服務專線 02-2759-5298。

首頁 > 預防檢測 > 體重管理基因檢測衛教資訊 > 檢測項目

體重管理基因檢測衛教資訊

檢測項目

  • 頑固型肥胖

    此基因主要與細胞產熱以及清除過氧化物有關。基因變異者基礎代謝率較一般人低約80 ∼100 大卡,等於每天都有更多的熱量累積。基因變異者,脂肪容易囤積在臀部與大腿的部位,減重過程中體脂肪不易下降,運動必需特別著重下半身的鍛鍊。
  • 臟器型肥胖

    此基因主要表現在內臟周圍的脂肪組織,若為變異型會造成內臟脂肪的分解減少,皮下脂肪比例變高,形成臟器型肥胖。 容易產生胰島素分泌過盛、高血壓等現象。 研究顯示此基因也跟女性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有 關。
  • 代謝型肥胖

    此基因具有影響脂肪代謝的功能,除了造成肥胖之外,亦增加肥胖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對東方婦女而言,此基因變異者在生產後體重不易減輕,肥胖的風險較高。
  • 澱粉型肥胖

    主要功能為脂肪細胞上的脂肪分解作用的接受器。此基因變異者應該避免澱粉類食物的過量攝取,例如米飯及麵食。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澱粉,會增加肥胖的機會。
  • 脂質型肥胖

    此基因為脂肪細胞中的轉錄因子,可以調節脂肪細胞的分化,利用影響脂肪細胞的增加或增大來控制身材。因此基因變異者,應盡量避免高脂質飲食習慣。
  • 減重體質檢測

    肥胖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與多種慢性病的成因有關,因此檢視自身是否過於肥胖是維持健康與窈窕身材的第一步,目前較廣泛被使用的肥胖指標如下: 1. 身體質量指數(BMI) BMI 是一種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2」。BMI 超重值的標準會依據各國不同浮動於22 ∼25 之間,台灣衛生署根據世界衛生署(WHO) 所公佈的標準,公布台灣成人肥胖標準如下: 理想的BMI 值介於18.5 ∼ 24 之間,若是落在24 ∼ 27 之間,就屬於過重;若超過27,已達肥胖標準,須積極減重。 *BMI 不適用於未滿18 歲的青少年、孕婦及哺乳婦、老年人、運動員 * 衛生署另有公布兒童BMI 可供參考。 公式: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的平方 範例:身高170 公分、體重75 公斤的人,其BMI 值為75 ÷ (1.7)2 = 26,屬於「過重」。 / 測量肥胖的指標 < 18.5        過輕 18.5 ∼ 24  標準體重 24.1 ∼ 27  過重 27.1 ∼ 30  輕度肥胖 30.1 ∼ 35  中度肥胖  35 以上      重度肥胖 2. 腰圍 腰圍的測量方式是找到坐骨的最高點,繞一圈,測量一下腰圍,男性標準腰圍應少於90 公分以下,女性應在80 公分以下。大於標準範圍,其脂肪大量累積在腹部,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症,即使BMI 在標準範圍內,對健康仍是一大危害。 3. 體脂肪率 所謂的體脂肪率,即是將「身體的脂肪重量」除以「體重」得到的比率。體內的脂肪量需利用特殊的皮下脂肪測量器測得。一般而言,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0%,就屬於肥胖。 18 ∼ 30 歲   (男性)14 ∼ 20%    (女性)17 ∼ 24% 30 歲以上    (男性) 17 ∼ 23%   (女性) 20 ∼ 27%
  • 肥胖體質檢測

您已完成台灣基康電子報訂閱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