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搜尋框內輸入關鍵字,若有問題需要專人協助請服務專線 02-2759-5298。

首頁 > 知識專區 > 罕病不罕見!國人常見單基因遺傳病(上):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回上一頁
母胎檢測

罕病不罕見!國人常見單基因遺傳病(上):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2022-02-09
22476Views

罕見疾病其實不如想像中的罕見,造成罕病的原因眾多,其中又以「單基因遺傳」為大宗: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平均每 100 人就約會有 1 人患上單基因遺傳疾病,每對夫妻都可能攜帶致病基因而不自知!單基因遺傳病種類繁多,擁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及醫療照護需求,了解遺傳疾病可以讓大眾提供患者適當的協助與塑造友善關懷的環境。

此系列文章彙整了台灣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依遺傳模式分上、下篇),以《罕病教室》圖解的方式帶您了解認識遺傳疾病,了解其致病原因及常見症狀。( 延伸閱讀:罕病不罕見!認識國人常見單基因遺傳病(下):X性聯隱性遺傳疾病
快速導引:
1. 單基因遺傳病最怕帶因不發病- 罕病如何遺傳給下一代?
2. 常見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A. 海洋性貧血
     B.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C. 遺傳性耳聾1A、4型
     D. 龐貝氏症
     E. 威爾森氏症
     F. 黏多醣症
     G. 苯酮尿症
     H. 囊腫性纖維化
     I. 眼睛皮膚白化症
     J. 半乳糖血症
     K. 鐮刀型貧血症

單基因遺傳病很容易被忽略 - 罕病如何遺傳給下一代?

罕見疾病常見的原因是夫妻雙方剛好帶有一樣的「隱性致病基因」,並同時遺傳給寶寶導致患病。基因是成對表現,若僅含一條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帶有缺陷,並不會表現症狀(我們稱之為帶因者),同時兩條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攜帶缺陷才會患病,因此很難得知自身是否為帶因者。

大部分人對於遺傳疾病的認知,會認為家族中沒有病史,下一代也就不會有遺傳疾病的風險,但單基因遺傳病由於容易有「帶因不發病」的情形,很容易忽略自身有帶因風險,而可能將基因缺陷遺傳給後代致使發病,故建議夫妻於孕前或孕早期可接受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以了解自身是否有帶因的可能。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與性聯染色體隱性遺傳
點擊圖片可放大

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模式主要分成以下兩種形式: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與 X 性聯隱性遺傳。

除了X、Y性染色體,人體其餘 22 對染色體皆為體染色體,若雙親各自在體染色體上攜帶一個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後代有 1/4 機率是病患、1/2 機率為帶因者,1/4 機率正常。

母親若在X性染色體上攜帶一個隱性致病突變(即帶因者)並,後代的男寶寶有 1/2 機率是病患,女寶寶則 1/2 機率為帶因者。

國人常見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以下將以圖解和簡介的方式,介紹國人較常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各疾病介紹及照護方法仍需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為主。)
 

· 海洋性貧血(Thalassemia)

海洋性貧血

疾病簡介
海洋性貧血又稱地中海型貧血,為國人最常見的先天性貧血,因患者製造血紅素的基因缺陷,而影響紅血球生成,致使患者發生貧血症狀,種類可分為α-地中海型貧血(第 16 號染色體的 HBA1/ HBA2 基因)及β-地中海型貧血(第 11 號染色體的 HBB 基因),其中以前者較多。
臨床症狀
根據疾病嚴重度會有程度不一的貧血症狀及併發相關症狀,如肝脾腫大、鐵質沉積、生長遲緩或骨骼變形等,嚴重患者須終身輸血或接受骨髓移植,才能維持生命。懷孕期間,重型 α 地中海型貧血胎兒會造成孕婦更容易出現子癲前症或胎盤前置的狀況,造成產前或產後出血、重型 β 地中海型貧血的胎兒在媽媽懷孕期間都不會有症狀,直至出生後 3-6 個月才開始發病,會出現嚴重貧血及停滯生長,若不依靠長期輸血或者骨髓移植治療,會無法維持生命。
帶因率
亞洲族群帶因率約 3/100,台灣綜合帶因率約 6/100(α-地中海型貧血約 1/30-1/50;β-地中海型貧血<1/100)。
照護方法
無症狀者或輕度病患基本上可定期觀察,但仍需注意日常生活中不宜過勞或劇烈運動;嚴重病患則需透過定期輸血或排鐵劑治療等方式來維持生命。病患於飲食上則需特別注意不宜補充過多含鐵量高的食物,並請洽專業的醫師協助。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重型海洋性貧血》
【延伸閱讀】認識地中海貧血是什麼,地中海貧血患者懷孕得注意甚麼呢?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疾病簡介:
台灣較常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為第5號染色體上的 SMN1 基因發生缺失或突變,造成前角運動神經元漸進式退化,影響走路、吞嚥及呼吸等動作。
臨床症狀:
依發病年齡和基因型可分為「嚴重型」、「中間型」及「輕度型」。
●  嚴重型:患者在出生三個月內會出現四肢無力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且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多在一歲內可能因肺炎而死亡。
●  中間型:患者在出生後半年到一年內會出現對稱性下肢無力、無法自行站立行走、舌頭或手部顫抖等症狀,約 25% 患者會在兩歲前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其他則多因呼吸困難而需利用支持性呼吸治療以維持生命。
●  輕度型:患者其症狀發生時間從一歲多到成年皆有可能,症狀是輕度對稱的肢體近端肌肉無力,導致上下樓、行走跑步不便,但長期之存活率仍高。
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2/100~4/100,台灣帶因率約 1/50。
照護方法 :
此症為漸進性地惡化,因此若提早予以相關支持性治療則可減緩併發症產生。常經由按摩、水療及物理治療等來改善四肢行動的靈活度,較為嚴重的病人可能會有需要仰賴呼吸器及其他積極的支持性呼吸治療才能維持生命的情況,如已知有狀況盡快洽專業的醫師支援與協助。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延伸閱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什麼?SMA的孕期檢查預防不可少


· 遺傳性耳聾1A、4型(Hereditary Hearing Loss)

遺傳性耳聾1A、4型

疾病簡介:
GJB2 基因(位於第 13 號染色體)及 SLC26A4 基因(位於第 7 號染色體)為臺灣最常見的耳聾基因,在聽損病人當中所佔的比例約為 21.7% 及 14.4%,90% 的父母聽力正常。
臨床症狀:
GJB2 基因缺陷可能導致學習語言前聽障或聽力逐漸變差;SLC26A4 基因缺陷可能導致症候群型遺傳性耳聾(Pendred 氏症候群),除聽損外會伴隨身體其他器官異常,如甲狀腺腫,需避免頭部撞擊導致聽力受損。
綜合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4/100。
照護方法:
先天性聽力障礙有程度上的差別,較為輕微可使用助聽器協助,使病患語言學習不落後,嚴重者則須要使用人工電子耳,詳細的治療方式需與主治醫師諮詢討論,以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台中慈濟醫院《耳聾基因突變的檢測》
【延伸閱讀】小心!聽損會遺傳!基因檢測伴您孕育健康寶寶


·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

龐貝氏症

疾病簡介:
龐貝氏症屬於肝醣儲積症第二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為第 17 號染色體上的 GAA 基因發生突變,造成肝醣無法順利轉化成葡萄糖產生能量,進而導致四肢無力,因而又稱為『軟寶寶』。
臨床症狀:
龐貝氏症又分成嬰兒型及晚發型,大約有三分之一為嬰兒型,其餘為晚發型。嬰兒型症狀是最嚴重而且危及生命的,嬰兒型龐貝氏出生後幾個月內發病,若症狀持續惡化,一般 1 歲前會因心臟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症狀包含嚴重的肌肉無力、舌頭肥大、心臟肥大、呼吸困難、發育遲緩、肝臟肥大。 
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2/100。
照護方法:
醫師根據病患個體症狀差異,可能使用數種不同的支持療法如酵素替代療法 、飲食療法、呼吸療法、物理治療等。預防感染也是照護龐貝氏症患者的重點之一:大部分的病患都有某種程度的呼吸機能不足,導致肺部容易被感染造成肺炎。一旦感染開始惡化,除了控制症狀外,常常需要呼吸輔助,以協助病患減緩病期間肺功能損害。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神經部-認識龐貝氏症


· 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

威爾森氏症

疾病簡介:
威爾森氏症是因第 13 號染色體上的 ATP7B 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造成患者銅離子代謝異常,以致過多銅離子堆積在肝,腦、角膜、心臟等處沉澱, 導致全身性症狀。
臨床症狀:
發病年齡約為 6~40 歲,患者的肝臟或神經系統會先出現症狀,例如:肝臟有發炎、壞死及纖維化情況,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猛爆性肝衰竭;而神經或精神方面則可能引發顫抖、步伐不穩、肢體張力異常、口齒不清、吞嚥困難或情緒不穩等。
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3/100。
照護方法:
需終身服藥將體內過多的銅排除,請洽專業醫師使用相關藥物之建議。透過藥物可螯合體內過多的銅離子,再經由尿液加速將銅離子從體內排除,及早治療效果愈好,延誤將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傷。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威爾森氏症》


· 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黏多醣症

疾病簡介:
可細分為六型(包含體染色體遺傳及 X 性染色體遺傳種類),為先天代謝異常的隱性遺傳疾病:常見的致病基因包含 SGSH(位於第 17 號染色體)、NAGLU (位於第 17 號染色體)、   IDUA (位於第 4 號染色體)、IDS(位於 X 性染色體)、HGSNAT (位於第 8 號染色體)、 GNS(位於第 12 號染色體)、GALNS(位於第 16 號染色體)、GLB1 基因(位於第 3 號染色體)。
臨床症狀:
寶寶出生時無異狀,隨著年齡增長,黏多醣逐漸堆積於體內,進而影響外貌、智能、及骨骼發展;典型症狀包括:身材矮小短下肢、頭顱變大、面容粗糙、角膜混濁、鼻樑塌陷、嘴唇厚實、肝脾腫大,腹部突出及關節變形僵硬等,病情嚴重的「黏寶寶」活不到成年。
綜合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3/1000。
照護方法:
目前有效治療的方式,除了透過骨髓移植進行根治外,現代醫學有發展出針對第一型、第二型、第四型與第六型患者的酵素補充療法。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黏多醣症》


·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

苯酮尿症

疾病簡介:
因第 11 號或 12 號染色體上 PTS  PAH 基因異常所致,是一種胺基酸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由於酵素功能缺乏,造成人體必需胺基酸(苯胺酸)代謝路徑上發生缺陷,導致苯丙胺酸大量堆積在體內,而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進而造成患者腦部傷害或嚴重的智力障礙。
臨床症狀:
此病對人體的傷害為漸進性,剛出生的寶寶並不會有明顯症狀,約於出生後 3-4 個月,症狀才會逐漸出現,主要症狀為嘔吐、尿液及體液有異味、生長發育遲緩、智力障礙、抽蓄顫抖等肢體動作異常。
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2/100。
照護方法:
患者必需終生進行飲食控制,任何含「苯丙胺酸」過多的食物,例如:蛋、肉、魚、豆等,飲食皆需嚴格控管,目前市面上已有苯酮尿症患者可食用的特殊配方奶粉,病情控制與治療最好在出生兩週內開始,以免有毒代謝產物已經對腦部與智力造成傷害。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苯酮尿症》


· 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CF)

囊腫性纖維化

疾病簡介:
由第 7 號染色體上的 CFTR  基因缺陷所造成的隱性遺傳疾病。CFTR 蛋白質為氯離子通道,是維持體內離子平衡的重要蛋白質,若 CFTR 蛋白發生缺陷會導致細胞無法正常運送氯離子。
臨床症狀:
患者外分泌腺的上皮細胞無法正常運送氯離子,產生異常黏液,進而影響呼吸、消化及生殖系統的功能。患者易感染肺部疾病,或因胰管阻塞導致發育不良;輸精 / 卵管發育異常或阻塞而造成不孕。
帶因率:
亞洲族群約 2/1000。
照護方法:
目前治療重點在於解除感染時的症狀,並配合拍痰及姿勢引流以利濃痰排出,必要時則須抽痰或以外科手術治療肺塌陷、氣胸等併發症。另外,患者也可以接受預防注射,減少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風險。腸道方面,針對患病童食用特殊配方,改善腸道吸收以增加體重,營養補充品增加患者熱量攝取、額外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及鋅等營養治療。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囊狀纖維化》


· 眼睛皮膚白化症 (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

眼睛皮膚白化症

疾病簡介:
有不同的疾病分型,其中第一型及第二型最為常見(分別由第 11 號染色體的 TYR  基因及第 15 號染色體的 OCA2  基因異常導致) ;其他基因發生異常位置包含TYRP1(位於第 9 號染色體) 、 SLC45A2(位於第 5 號染色體) 、 SLC24A5 (位於第 15 號染色體)、 C10orf11 (位於第 10 號染色體)基因。
臨床症狀:
人類的色素細胞主要存在於皮膚、毛囊及眼睛。酪胺酸是形成黑色素的原料,需要色素細胞中的酪胺酸酵素做為催化連串生化反應,若酵素發生缺陷,患者就無法正常製造出黑色素,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皮膚與毛髮極為白皙,毛髮為白色、黃白色、淡黃色或淺棕黃色;眼球虹膜呈紅色,會懼光及視覺敏銳性減低,常有眼球震顫的現象,合併視力缺陷等。
綜合帶因率:
亞州族群約 1/200。
照護方法:
患童視力不佳,需視力矯正,有些嚴重的患者雖經矯治,但其視力仍在法定盲人的範圍之內,必需接受視障者的特殊教育,因此建議從小就應注意其視力,定期至眼科做追蹤檢查。因欠缺黑色素的防護而無法隔離光線,患者應避注意防曬,避免長時間處於陽光下,遠離光線造成的視神經傷害。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 眼睛皮膚白化症》


· 半乳糖血症 ( Galactosemia )

半乳糖血症

疾病簡介:
為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醣類代謝異常疾病,由第 9 號染色體上的 GALT  基因異常導致。
臨床症狀:
患童剛出生時無異狀,但經過幾天餵奶後會發生吐奶、腹瀉、昏睡、肝脾腫大、脫水及體重過輕等現象,甚至會因血液感染而死亡;症狀較輕的病童,會有生長發育、智能障礙、白內障及肝硬化等症狀,若出生時未能做正確判斷及治療,會造成肝和腦不可逆的損傷,新生兒患有半乳糖血症的致死率高達 75%。
帶因率:
亞州族群約 2/10000。
照護方法:
半乳糖血症的治療一般是以不含半乳糖食物進行飲食控制為主,如母乳、牛乳、乳製品、動物內臟等應禁食,可用豆奶替代牛奶、母乳餵食嬰幼兒,藉由正確飲食控制及定期追蹤,患者智能及身體發展,通常不會產生障礙。

資料來源:罕病基金會《罕病分類與介紹- 半乳糖血症》


· 鐮刀型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

鐮刀型貧血症

疾病簡介:
因第 11 號染色體上的 HBB 基因異常導致隱性遺傳疾病,HBB 基因的功能與運送氧氣的血紅素有關,正常人紅血球呈扁平卵狀、中間凹陷,若該基因發生異常,則會影響血紅素的結構,導致紅血球無法正常運送氧氣。
臨床症狀:
患者的紅血球形狀呈鐮刀型或新月型,容易破裂並凝聚成團,導致血管阻塞並常表現骨頭疼痛,紅血球破裂會導致嚴重貧血、突發性疼痛、細菌感染和中風等。
帶因率:
亞州族群約 1/100。
照護方法:
照護鐮刀型貧血患者的方式,包含:接種合適疫苗預防細菌感染、每天服用葉酸補充劑以製造足量的紅血球、患者需喝足量的水,因為脫水會加劇患者突發性疼痛。其他包括輸血治療、藥物治療及骨髓移植等方式。

資料來源:康健知識庫《鐮刀型貧血症》

 

共同響應 2023 世界罕見疾病日



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為「世界罕見疾病日」,台灣基康今年特別創立活動專頁,期盼帶大家一起與我們共同認識、關注與響應,若您們剛好是準備結婚的準新人、或計畫生育的夫妻,本專頁的系列整理將可以帶您們更加認識婚前及孕前的遺傳健康資訊。

 

 



台灣基康股份有限公司/編輯群
台灣基康創立於2011年,以基因科技為基礎,用專業、安全且準確的方式,致力將基因科技生活化,為新世代的人們健康管理創造嶄新的模式。
  • 檢測服務:建構專業化的產品開發與諮詢服務團隊,與全球頂尖研究單位密切合作,提供符合臨床醫療與大眾需求的專業服務。
    母胎醫學 / 預防醫學 / 生殖醫學
  • 合作機構:品牌通路遍及全台,至今已取得全台超過400家醫院、診所、健康管理中心指定合作,提供完整的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請點此查詢合作機構
  • 更多基因相關健康資訊,歡迎追蹤台灣基康官方Faceboo粉絲專頁及Instagram:
    台灣基康FB / 台灣基康IG


撰文/April Gan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0
(#台灣基康124)

更多知識文章

2021-12-20
母胎檢測
婚前與孕前健檢不可不注意:隱藏於夫妻雙方的單基因遺傳病風險

大眾所熟知的傳統婚前健檢,不外乎為基本理學檢查、血液與尿液分析、潛在之先天性

2512Views

2021-12-15
母胎醫學
【內含影片】單基因遺傳病知多少?王立文婦產科衛教師解析,帶您了解遺傳病檢測重要性!

單基因遺傳病:孕前/孕早期不可不知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單一基因突變所導致的遺傳性疾病

1840Views

2022-01-20
母胎醫學
【懶人包】為什麼要做婚前健康檢查?圖解帶您了解婚前健檢項目及費用補助!

新(造)婚(人)準備有先做婚前健康檢查嗎?到底為什麼要做婚前健檢呢?有哪些是

11576Views

您已完成台灣基康電子報訂閱申請。